图/文 韩健
隆冬时节,在中国牡丹小镇——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匠工木雕基地,一朵朵惟妙惟肖的牡丹花在聋哑小伙刘海波的手中依然纵情绽放。
今年23岁的刘海波是聊城茌平人,一级多重聋哑残疾,两年前来到菏泽学习木雕。他说:我不知道以后木雕会怎么样,但是我知道学习一技之长后我可以不靠别人,也可以自己养活父母,不用政府的救济基金,同样可以自食其力。这辈子我就认定这行了,不能靠父母一辈子,路还得靠自己走。
除了在工作台前雕刻,身残志坚的刘海波会在休息期间自学画一些素描,训练更为扎实的基本功。
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,更蕴意着挫折与磨难之后的感恩与生机勃勃。透过他的作品,让一个个不屈生命,绽放出朵朵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,让人在驻足观赏的同时深思和感动!
选材。以木头的自然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,
在木雕师的神手妙思中,化腐朽为神奇。
“三分人工,七分天成。”
木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。
民间行话说得好:“留得肥大能改小,
惟愁瘠薄难复肥,内距宜小不宜大,
切记雕刻是减法。
打粗胚,是一件工艺品的关键。
墨线勾画出牡丹花的轮廓。
由外向内,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,
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。
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,体会到作品在“脱壳而出”的快感。
精雕细琢,手中绽放。
花开无声方寸间。
除了在工作台前雕刻,身残志坚的刘海波会在休息期间自学画一些素描,训练更为扎实的基本功。
“这里的牡丹花很美,我喜欢菏泽!”刘海波用哑语说。
最美人间四月天,菏泽牡丹如期绽放,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,菏泽市开启“云赏牡丹”模式,邀请海内外宾朋云端饱览牡丹胜景,共享明媚春光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