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泽广电网讯 (记者 杨洁)菏泽市广播电视台与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推出了“大戏走进演播厅”活动,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以及各县区专业剧团将会走进演播厅,展演优秀传统剧目。12月16日下午,郓城县郭垓村大弦子戏剧团走进演播厅,为大家带来的剧目是《薛刚打朝》。
《薛刚打朝》讲的是: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张台所害,全家抄斩。薛丁山的长子薛勇、次子薛猛被斩于市。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,为人性格坚强,不肯屈服,三祭铁丘坟,保驾庐陵王,终于起兵反唐,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全部传记。
据悉,目前大弦子戏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大弦子戏在古代被视为御戏,古朴灿烈。《山东戏曲志资料辑丛》、《郓城戏曲志》、《民间小说》《三唐传》等记载,郓城大弦戏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多声腔剧种。它始源于唐朝宫廷,名讳“杂耍班”,在程咬金百岁寿辰时,唐高宗将其赐于程府。在程铁牛任山东节度史时带加山东,后流落民间在黄河中下游逐渐演变发展而成。
现成立的郭垓村大弦子戏剧团,在郓城文化馆李馆长的帮助下,由郓城多个社办老剧团的30多名专业演员和乐队人员组成,于2018年3月18日筹建、5月7日正式成立排演。大弦子戏这一剧种共有三百多部戏,目前已恢复了20台戏曲,剧团也将继续努力,把大弦子戏曲这一老剧种传承下去。
戏曲是角儿的艺术,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。进入新世纪,戏曲艺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陷入发展困境,但戏曲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,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关键性的环节,在戏校教育之外,从以师带徒、口传心授到名家收徒传艺,从开办研究生班、流派班到多剧种办学——多种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殊途同归,在新老艺术家们虔诚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